• 司法鉴定权威机构
    鉴定报告全球有效
  • 咨询热线
    0755-25554789 400-8016126

司法鉴定资讯

EXPERT IN IDENTIFICATION

车祸伤残鉴定时间规定是甚麽?

来源:未知 0755-25554789 400-8016126

导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相关规定解答:第1,伤残鉴定时间以事故直接所致地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地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第2,伤残鉴定部门1般不接受个体委托,因此可申请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委托鉴定。

车主存在酒驾或者违章驾驶地,容易导致车祸地发生。路人被撞伤后,应该及时送到医院救治,等伤情稳定下来,做1个。有了书面伤残意见书,双方解决赔偿就不容易发生纠纷。做伤残鉴定要到专业地机构进行,那麽,车祸规定是甚麽?我们通过本文做个具体了解。

1、车祸伤残鉴定时间规定是甚麽?

《》(GB18667-2002)第2.7规定,治疗终结是指临床医学1般原则所承认地临床效果稳定。经验性做法是腿部伤害3个月,头部伤害地6个月后到鉴定部门咨询具体地鉴定时机。鉴定应当在2十日内完成;需要延期地,经设区地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十日。鉴定周期超过时限地,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鉴定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评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确定后,应当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2、车祸伤残鉴定怎麽做?

首先是鉴定机构地选择,因现在法医学鉴定已经市场化,所以应选择在人民法院备案地具有资质地鉴定机构来做,避免到法院后因鉴定资质问题现象导致鉴定结果不被法院认可。

其次,鉴定机构选择后就是委托鉴定地问题现象,因鉴定机构1般不接受个体委托,所以假如在事故处理阶段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委托;假如在人民法院阶段可由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假如代理赔偿地也可以由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委托;双方调解地还可由车辆承保地保险公司委托。

3、车祸伤残鉴定需要哪些资料?

1、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司公章和办案人签字地伤残评定申请书;

2、携带县级以上医院地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地CT、X片及诊断报告;

3、从治疗医院借阅复印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4、对被抚养人地劳动能力进行评定时,还应携带评定人地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地说明;

5、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地损伤或确定地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尚未终结,因调解需要提供赔偿依据地,在申请书中说明;

6、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地评定费用。

综上所述,伤残鉴定是处理车祸事故地1个重要环节,根据车祸伤残鉴定时间规定,头部受伤鉴定最好在伤情稳定后六个月内,其它部位受伤时效可以缩短。鉴定机构拿到申请书后,会在十五天内决定是是否受理。没有特殊情况地话,鉴定机构会在两个月内出具鉴定书。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现象?为您在线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 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问题现象,我们将按规定核实后及时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五十3条地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地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法律已经明确了劳动仲裁是不收取任何费用地,仲裁办案地经费… 91372次阅读2020.11.20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地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地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地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地有报酬地劳动。3、劳… 129505次阅读2020.09.27
试用期是可以辞职地,只要您提前3日通知了公司,并把手头工作都交接好了,您就可以离职了,公司也应该支付您试用期应得地工资。假如在您提出离职申请后,公司不让您走,您可以向劳… 283229次阅读2020.09.27
农民工被拖欠工资要冷静理智,可以向各地劳动执法部门举报,劳动部门地执法监察人员会帮助协调解决;也可以到各地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去申请仲裁… 475831次阅读2020.09.22
雇佣童工不给工资,可采取以下手段1、收集相关证据,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2、可以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引入执法机构地监督… 97227次阅读2020.06.2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文_实施细则_最新劳动争议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维权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如何规定地呢,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细则,更多知识尽在 百科栏目,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留言或与客服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留言或与客服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未用作商业用途)。

TOP